7月18日下午,由湖北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科投”)和光谷AIGC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2025光谷AIGC艺术教育大讲堂”首期活动在武汉超算中心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聚焦“AIGC重构艺术创作与商业流程”,吸引了来自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70余位专业人士参与,多位跨界专家联袂开讲,共同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创意产业中的前沿应用与未来趋势,为AIGC技术与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标杆性实践平台。
“双中心”构建算力服务高地
引领AIGC创新发展
活动伊始,湖北科投总经理助理金波致辞,“当前正处在科技变革时代,以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革命正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他从算力筑基、技术融合、产研协同三方面,分享了湖北科投在光谷科技创新的观察和实践。
湖北科投集团总经理助理金波
随后,武汉光谷爱计算有限公司负责人周伟从公共算力服务、应用创新孵化、产业聚合发展平台服务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双中心的总体运营情况和建设成效。他表示,“作为国家级算力基础设施,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与武汉超算中心正在为光谷AIGC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底座。”
光谷爱计算公司负责人周伟
同时,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CTO李明举剖析了人工智能现状与发展,并围绕“携手伙伴,共建湖北人工智能生态”的共同目标进行了专题分享。
“携手伙伴,共建湖北人工智能生态”专题分享
华为中国政企武汉OpenLab主任王晓在OpenLab创新实验室推介环节,重点介绍了解决方案伙伴支持与服务体系,武汉OpenLab旨在汇聚优秀伙伴、加速方案孵化、带动本地产业升级,助力客户业务数字化转型,让伙伴用好华为产品、高效打造解决方案。
OpenLab创新实验室推介
跨界先锋实战分享
拆解人机协同商业密码
香港科技大学唐誉瑛博士围绕“与AI共创”发言,通过影视创作、剧作共创等案例展现AI作为“思维合作者”的价值,分享用AI活化传统文化的实践并呼吁建立产学研协同机制;北京邮电大学廖逸安与应流科技吴卓凡分别从商业化视角和内容营销维度发言,前者提出“技术×趋势×商业”模型解析AIGC推动创意产业升级的路径,后者解析相关技术应用并展示AI对内容生产与用户互动的革新。
香港科技大学唐誉瑛博士
北京邮电大学专家廖逸安
应流科技创始人兼CEO吴卓凡
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
助力光谷打造AIGC高地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政策解读、招商推介等环节。东湖高新区科创局“AI+”办公室副主任戴隆浩介绍了光谷人工智能产业链基本情况,并从补贴类型、申报条件、资助标准、归口部门等维度详细解读了武汉市和光谷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明确对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及人才引进等多维度的扶持措施。据了解,共9款武汉市人工智能产业政策涵盖了大模型、算力、数据、场景应用、技术攻关、公共平台建设、产业集聚、人才和金融,补贴类型包括关键技术突破、算力供给、模型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据开发利用、应用场景开放创新、产业集聚发展、高端人才引育和科技金融赋能;同时,光谷人工智能补贴政策则涉及大模型、算力服务券、AI大模型标杆和模型示范应用四大类型。
区科创局领导进行人工智能政策解读
期间,光谷科学岛同步启动科创中心招商,释放产业空间与合作机遇,为创新企业提供发展支持。作为武汉新城的核心科创载体,22.69万方的现代化科研空间精心规划从研发办公到生活配套的全链条服务,更构建“三平台两中心”创新生态体系,为大科学装置预研、前沿技术转化提供发展平台。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技术落地、商业创新、教育融合、人工智能政策等议题展开讨论。最后,全体嘉宾合影留念,标志着首期大讲堂圆满收官。
参会嘉宾合影
“双中心”构建算力服务高地
引领AIGC创新发展
本次大讲堂的成功举办,是湖北科投践行“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使命的又一典范。通过聚合算力资源、链接跨界力量、优化政策环境,湖北科投不仅加速了AIGC技术的普惠化应用,更展现了国有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湖北科投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为己任,未来,将依托“双中心”的算力优势,深化赋能效应,推动后续三场专题活动落地,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共同推动AIGC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为武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力。
关于光谷AIGC艺术教育大讲堂
该系列讲堂由湖北科投及旗下光谷科学岛公司、光谷爱计算公司,与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光谷AIGC产业联盟联合发起,聚焦AIGC技术的最新进展、应用场景以及未来趋势,旨在搭建技术分享与资源对接平台,推动AIGC在艺术、教育、商业等场景的创新应用,助力光谷打造AIGC产业高地。